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着力推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服务全校一流本科教育——专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栗霞副教授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

二、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18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90年的内蒙古工学院外语系,现有教职工134人,专任教师122人,承担着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高职高专和预科等各个层次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以及英语、德语两个本科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点的教学任务。

(一)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比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出色的学习、思辨、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与写作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规范教材选用和建设工作,完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适应和应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着力营造有效课堂,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正确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和“英语专业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获得校级和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三)学院具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建有数字媒体资源中心、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和外语调频演播室;学院资料室藏书有中外文图书1万余册,外文原版期刊图书11种,中外文期刊、报纸70 余种。

三、着力推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服务全校一流本科教育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更有效地服务我校建设民族地区一流本科的办学定位,以人才培养为本,在原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础上,今年在大学英语班级布局、授课方式、教材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响应培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时代要求。

2018年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打破以往按照A/B/C层次进行分级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分成了博学班和尚志班两类班型,名字取自我校“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选择博学班时结合了学生入学前英语高考成绩、学校争创“一流专业”规划等,遴选出16个教学班,其中新城校区10个班,金川校区6个班,约600学生,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小班教学(35-40人/班),其余学生按照学院和专业划分为到52个尚志班,80-90人/班。

博学班作为实验班,一、二学期开设通识英语课程,三、四学期开设拓展类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和学术英语方向课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教师利用Isamrt和U讲堂等平台资源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

尚志班一、二、三学期开设通识英语课程,四学期开设拓展类课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跨文化交际所需基础知识。尚志班的教学参照当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多做展示,促进语言知识转换成语言能力的进程,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如果博学班教学效果显著,且在此期间通过学习和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进一步推广此模式。

在教材的选用上,拓展阶段文化类课程使用《英语畅谈中国文化》,本书结合先进的慕课教学模式,对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在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国智慧,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即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倡议与构想,与世界沟通中国文明,向全球传递中国文化。

编辑:党委宣传部

上一条:我校刘志璋教授荣获“从事风电事业30年老一代风电人”荣誉称号
下一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专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军教授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