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正文

博学躬行,尚志明德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既指为学首先要广博地获取知识,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也指学问渊博,是求学、治学的目标。校训选取博学一词,体现着学校重视为学渊博与创新,倡导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真理。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躬行”:出自《论语·述而》: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译文: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躬行基本含义。躬:1.《辞海》(1979年版)解释为身体,引申为自身,亲自。2. 弯曲身体。行:《辞海》(1979年版)解释为,1.从事,做;2.行为,造诣。行,《词源》曰,行,行走,步趋。《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躬行:《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亲身实行

“躬行指亲身实践。倡导做任何事情都要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要有追求真理、创新探索精神。躬行二字的表层意义是说,做事要踏实、谦虚、亲为、勤勉,要弯下身子好好做事情;其深层意义是说,书本和别人给你的间接知识和经验再丰富也不能代替亲身的实践经历。

第一,“博学躬行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如果不付诸于实践,不同实践紧密结合,那么,再高的学问,再多的知识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博学的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即将所拥有的知识指导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将躬行作为校训的重要内容,就是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外化于实际中,从而激励师生在探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同时,亲身实践,身体力行,自觉地把学问落到实处。只有真正脚踏实地的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切实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是学有所值,才能学有所用,才会学有所成。

第二,“博学躬行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只能来自实践,实践出真知。博学躬行的过程,正是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知与行相结合的过程。一个人若光博学不躬行,则会变成读死书的书呆子,不可能造就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反之,光躬行不博学,也只能是一个盲目的实践者,犹如农民只耕地不撒种那样,结果是辛辛苦苦一场空。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学是躬行的前提和保证,躬行是博学的检验和深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尚志”:出自《孟子·尽心上》: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译文:王子垫问道:“士该做什么事?”孟子说:“使自己志向高尚。”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自己原本清明的道德,在于用这种清明的道德使人民日新、进步不已,在于使人民、社会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

“明德要求我校师生要净化自己的德行,显示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达到内心清明高尚的境界;要以修身为本,学会做人、做事,并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我们要秉承明德精髓,倡导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明德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总之,校训“博学躬行,尚志明德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言尽而意无穷。八个字形成两对词组,各有侧重,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校训的基本内容:博学是基础,躬行是方法,尚志是态度,明德是根本。博学躬行强调学识与实践,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和务实求是的精神;尚志明德强调道德和理想,体现着学校的行为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全句旨在鼓励师生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言行一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之人。其内涵熔古铸今,其主旨寓意深远。它既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学之道的精髓,又符合当今世界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窗体


下一条:唯实尚行

关闭

Baidu
map